2023年7月29日下午,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登封市二十四节气博物馆、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2030计划、气候小学、上文书院、华夏书画院、河南奇石网、“碳中和日”行动网络主办,第三十六期气候会客厅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中和苑举行。墨子绿色与和平奖、“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公益联盟发起人叶榄主持会客厅活动,上文书院顾问李铁军、气候小学发起人李鹏、气候小学老师安心和气候小学孩子们都做了发言,华夏书画院执行院长王明良参与了会客厅活动。
叶榄说:“从今年8月份开始,我将把精力主要聚焦在气候变化领域,可能要于8月15日,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当天发起‘气候与文明之旅’活动,将在中国、中亚、西亚、中东、南欧、北非等Y形文明线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有目的的行走和考察,并会在活动结束后出版《Y形文明线:气候与文明之旅》一书。前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气候变暖已经结束,全球进入沸腾时代。秘书长的发言带有很强的警示意味,即我们人类再不努力,再不摆脱自私、狭隘和贪鄙,将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气候灾难,人类文明的传递可能会遭遇严重的挫折。”之后,叶榄还和大家分享了两位英国学者于2020年出版的《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一书,希望大家从这本书里获得气候变迁的知识和行动的力量。
李鹏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七月,未来会不会再破最热记录,现在还不好说,不过从气候灾变的趋势来看,情况很不乐观。下一步,我们气候小学、上文书院会努力把周五“碳中和日”活动做好,把“气候五条”传播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今天,我们零距离参观了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负责人陈开碇先生于201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建成的中原建筑节能地标建筑——双零楼,非常钦佩。这幢用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40多项节能减排技术,集200多项环保科技发明专利于一身的建筑,堪称建筑节能的典范。其上向太阳要能量、中向空气要能量、下向地球要能量的理念更是走在了双碳工作的前面。另外,我们今天还参观了绿色餐桌.光盘空杯图片展和“中”字书法作品展,为双零楼所呈现的低碳环保理念所感动。
活动结束后,李铁军、李鹏、安心和孩子们挥毫泼墨,书写了各体“中”字,他们以自己的亲身参与表达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中文化传播的支持。为了体现低碳理念,整个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光,没有开灯,碳排放为零。(文/韩丽、叶书灵,图/王明良)
相关活动一:第二十三期“论道中和苑”举行,探讨禅茶文化
2023年7月23日下午,第二十三期“论道中和苑”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中和苑简约进行。活动由河南省碳委会、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华夏书画院、河南奇石网、“碳中和日”行动网络、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协办。云南释普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祥迪,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禅意网.云蝉书画院院长行瑜,河南奇石网.禅意网.云蝉网创始人、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梁海峰等参与了活动,“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发起人叶榄主持活动。
苏祥迪阐述了企业愿景和自己对禅茶的认识,他说:云南释普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普洱茶种植采摘、收购加工及销售的企业,现已完成商标"释普"、"释普号"30类、35类、40类、43类的注册,定位为佛学禅宗禅茶文化,产品采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独有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作成口感独特的普洱茶,自面世以来,已远销到老挝、深圳、广州、成都、重庆、上海、北京、沈阳、新疆、西安、洛阳……等省会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全国部分城市有我们的运营中心及专卖店公司以科学为先导,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文化为品牌的灵魂,依托云南植物王国的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专注于绿色有机生态产品(云南古树普洱茶、红茶)的开发和利用。
苏祥迪说,释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诚信经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科技兴企、服务社会"为目标,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造美好未来。释普的理念是:品释普茶,顿悟人生。释普的LOGO是莲花座上坐着一尊打座禅定的佛,佛的背光似一片茶叶,诠释了禅茶文化。在谈到释普的缘起时,苏祥迪表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一生只干了一件事,普度众生。从字面理解,释,释怀、放下,在佛教里,泛指佛教。普,普洱茶,喝茶能够让人静心,当静下来后,才能内观心,才能思考人生,想明白一些事,进而开悟,放下,得自在。
之后,叶榄分享了自己和普洱茶的渊源,他特别介绍了2005年参与好友胡明方组织的“瑞贡京城——百匹骡马进北京”活动的花絮,并讲述了胡明方策划但因为疫情而推迟的“普洱茶致敬蓝毗尼”活动。该活动计划从云南起步,由马锅头赶着108匹马,驮着108桶普洱茶,沿着千年茶马古道经西藏到尼泊尔,一路上邀请108位高僧大德护持,最后到佛祖诞生地蓝毗尼举办盛大法会,致敬伟大的人类导师——佛陀。梁海峰说:我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的禅茶文化,并创办了禅意网,希望通过互联网传播禅文化。另外,我们中和苑自去年成立以来,也一直在探索中文化文创和禅意文创,希望下一步和茶叶相结合,做一些禅茶文创。
据悉,2021年,在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碳委会负责人、双零楼和中字村打造者陈开碇院长和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宋丽,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叶榄的共同倡导下,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动了“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十五期,在各方积极参与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促进和扩大“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的品牌影响力,2021年7月组织方又策划了会客厅的子活动“论道中和苑”,不定期邀请全国文化学者、艺术家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学者论道中文化,弘扬中文化,汇集各路人才和思想,围绕生态文明、碳中和、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等重要论题展开对话交流,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三期。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派,茶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更是佛门寺院的日常必备。喝茶既是身体所需,也是精神所需。禅茶是禅和茶的结合,是养身养心的双向互动,希望我们中和苑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携手各界热心人士,把禅茶文化和禅茶文创发扬光大。”行瑜说。(文图/王刘瑜、陈卓)
相关活动二:国学家黄晓林做客“论道中和苑”,论“中和”,谋振兴
2023年7月17日,第二十二期“论道中和苑”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黄龙寺村九湾自然村简约进行。活动由河南省碳委会、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黄龙寺村委会主办,华夏书画院、河南奇石网、“生态文明日,志愿一小时”行动网络、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信阳生态网络协办。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国学家、宋明理学专家、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主编黄晓林,息县临河中学少年碳中和银行行长、“绿色起居.朝五晚九行动”联合发起人刘浩,黄龙寺村支部书记杨宏辉等参与了活动,“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发起人叶榄主持活动。
杨宏辉首先介绍了村情和九湾模式的实施情况,他说:黄龙寺村有36平方公里,5万多亩地,11个大的村民组,像九湾这样的自然村民组有74个。九湾在明末清初时期出了一个黄都督,后来也走出了很多人才,可以说人杰地灵,所以我们目前就是将九湾当做一个试点,希望达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九湾之前有十几户人家,现在只有九户,在家的人非常少,绝大部分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同时,随着在外面工作,大家基本都在城市或乡镇定居,所以这里渐渐地就荒废了。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组织了村集体,争取到了平台公司支持,发动了农民参与,邀请了乡建设计师梁军先生作总体设计。随后我们按照“三三四”模式来做这个地方。这里平均海拔六七百米,我们这里有“五云山”——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信阳毛尖茶”的核心产区,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茶叶。除了这个绿色文化之外,还有红色文化,新四军第五师发源地在这里,以及葛根、苍术和蜂蜜,一百多种丰富的中药材等。一期六院四坊,村民老彭对茶很有研究,这是设计茶坊的缘由;从云南嫁来的“云南妹”会刺绣、扎染,这是设计绣坊的缘由;村民老刘擅长木工,这是设计木工坊的缘由;村民张广学的家人会做编织,这是设计编织坊的缘由。通过“六个院子、四个工坊”的设计,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有收入,同时挖掘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以后慢慢地吸引外来资源,形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谈到“中”文化,比如“中庸”“中道”“中观”等理念在九湾乡村建设当中有什么指导作用时,黄晓林说:提到“中”字,河南人很多都爱说“中”,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或者说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我想我们这个黄龙寺村九湾组未来都可以把“中”的思想放在里面,“中”的思想就是不能偏不能倚,做事不要走极端,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大的一种智慧。行走在这个村子里,我能感受到“中和”的气象,“中和位育”嘛。所以在未来乡建过程中用好“中”,将“中”定位好是没问题的。这里修旧如旧、融合自然、环保节能,这样的方式是对的,这样才有生命力。我曾提出过“四个回归”,回归简单生活、回归大自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吾心。那么根据我们当地历史文化,包括自然地理等提炼出一个字或几个字也特别好。我一直很关注传统古村落,关注乡村振兴。可以说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深厚的文化,辉煌的历史。以文化为引领,比如昨天我们在潢川的天桥安陂古城“诗词村”,文化一旦引领起来之后,那么做其他事情就顺了,不容易偏离。
据悉,2021年,在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碳委会负责人、双零楼和中字村打造者陈开碇院长和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宋丽,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叶榄的共同倡导下,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动了“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十五期,在各方积极参与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促进和扩大“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的品牌影响力,2021年7月组织方又策划了会客厅的子活动“论道中和苑”,不定期邀请全国文化学者、艺术家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学者论道中文化,弘扬中文化,汇集各路人才和思想,围绕生态文明、碳中和、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等重要论题展开对话交流,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二期。
“九湾是一个窗口,我以为九湾模式得打造就是要把黄龙寺村乃至董家河乡的资源都引流到九湾,然后向社会展示其魅力。这里修旧如旧,在夯土建筑等方面体现了和自然相和谐,包括‘碳中和’的元素。结合老宅子原有风貌,该保留的全部保留,土坯墙的沿用让室内冬暖夏凉,是低能耗的,这里夏季的气温比市内平均低3-5度,是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通过立足于集体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激发乡亲们的内生动力,让利于民,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对实现乡村振兴、改善民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叶榄表示。
活动结束后,杨宏辉陪同黄晓林一行实地参观了九湾“六院四坊”施工现场,进一步介绍了项目施工进度情况和建成后的价值意义,与会人员为九湾乡建新思路、新路径纷纷点赞。(图文/刘浩)
相关链接:气候进入沸腾时代,设立“碳中和日”意义深远
——写在第36个“碳中和日”
(双零楼内部绿意盎然)
(王刘瑜在行动)
(梁海峰在行动)
(叶榄在行动)
昨天,在联合国一场重要的气候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宣布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全球沸腾时代。他指出,全球变暖已经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比如更加频繁和严重的热浪、洪水、暴风雨和干旱等,会对全球的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今天,“杜苏芮”台风在我国福建晋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50米/秒,强台风级)。“杜苏芮”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达到惊人的13-16级,阵风17级以上,其登陆强度仅次于2016年的14号台风“莫兰蒂”,成为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的台风。
在未来的地球语境中,与极端气候抗争将成为整个人类的重要工作。世界自从本世纪初进入气候灾难时代以来,极端气候的出现就没有消停过,各种灾难天气的烈度不断刷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这种恶劣的发展环境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受其害。最苦的当数海岛国家和经济穷国,既缺钱物又缺食物,在面对气候灾难时,束手无策,亟需外援。
有一种声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排放了巨量的温室气体,如果限制排放,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那么多贫困人口怎么生存?这确实是一个全人类都难解的题目,也是一个悖论。不排碳吧,难以发展,排碳吧,发展的成果又会被气候灾变夺去,怎么办?怎么办?
2020年,我国政府郑重向世界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灾变的责任与担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从它发布时起,40年里,“碳中和”都会是一个热词,更会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方向,因为这是一场自我的绿色革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未来碳中和的目标没能达成,以中国40年后的经济体量,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灾难。
在天地之中的郑州,有一幢被称为双零楼的建筑,曾经拥有领先世界的低碳节能科技,虽然技术迭代已经十多年了,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依然很大,依然被称为中原环保第一楼。如今,中和苑又落户于双零楼,这是一个传播中和文化的平台,有诗书画,有奇石、盆景、园艺、禅修、论坛、健身等,还有已经开展了23期的“论道中和苑”文化活动。
2022年11月25日,双零楼启动了周五“碳中和日”活动,每周五,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清洁、护绿爱绿、节能减排等活动,以一楼之力来推动“碳中和日”理念和行为的传播,充分体现了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楼内单位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有那么一天,“碳中和日”能成为郑州经开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法定日子,成为中原儿女参与气候行动的抓手和平台。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境是古圣先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最优呈现。从双零楼到中和苑再到“碳中和日”,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延申,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积极响应,是我们对世界之爱和未来之爱的直接表达!
叶榄
2023年7月28日于郑州双零楼中和苑
相关链接:
昨天,古特雷斯在联合国说
地球沸腾了
五大洲热浪翻滚
到处都耷拉着
旱死的禾苗
俄乌的炮火还在继续
核弹头乱扔之时
天火和地火互相呼应
我们变成烤鸭
无处可逃
趁着末日还未到来
让我们唱起挽歌
为自己送葬
歌曰
呜呼哀哉,人类自作
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 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叶榄
2023年7月28日于郑州双零楼中和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