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各阶级阶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家们提供了创作多样的素材。唐帝国对各族文化和儒释道及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的态度,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
在浩澣的唐诗中,显示最多最好的诗作当属“咏长安”,“话长安”的诗作。这些诗作反映了唐都长安的经济繁荣盛况、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长安地域的大好河山、长安大地如画的美景。同时也记录了官场的腐败、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唐代的盛衰三百年历史的鲜活记录和生治情景的彩绘。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从深度和广度都是唐代三百年从兴盛至衰败的历史档案。历史是人类生活变迁的真实记录,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今天以史为鉴向前进的一面镜子。(王峰语言)
2023年11月19日,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举办李顺年先生诗文系列著作推介赏析座谈会。
参会人员有成德奇、王作兆、王百忍、陆程久、董颖夫、王 峰、李希仲、毋东汉、肖建安、张军峰、王正学、王向辉、王 炜、张 立、湛社琴、刘牧之、刘省平、陈屯良、陈苍正、杨利民、每小平、魏宝荣、王卫东、王剑利、王选信、苗晓瑛、黄必信、张培忠、张小会、李小贤、李鑫等30余人。
会议主持人是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董颖夫,邀请四本看长安、京兆文学、西北作家、古都茗苑、新新文学等媒体参与报道。
会议议程
首先由董颖夫介绍李顺年先生简历。
李顺年先生,是我长安区少陵原查家寨村(今光辉村)人,1947年9月出生。1968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中,自长安一中返乡参加农业生产,1970年9月在留村公社光辉学校任教。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考入陕西师大西安专修科读书。1980年分配至长安县大兆中学任教。1991年8月至1994年8月,在长安县委组织部工作。1994年9月调长安二中,先后任副书记、副校长、兼任西安市兴国初级中学校长等职,2007年9月退休。
李顺年先生终生以传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己任,以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当好目丁,以渊博的知识口传身教莘莘学子,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曾为学生编著传统文化读本《德言思行》《美哉汉字》《诗书润心》《亲近大自然》《历史的天空》等教学辅导书籍。并在众多的唐诗中,选近千首诗作,为社会编著亦诗亦史的《唐诗咏长安》和《唐诗话长安》1——3卷,并加以详注,予以散译。意在让读者通过这些唐诗,感受唐诗反映社会的丰富多彩,了解唐都长安的社会生活,总结唐朝盛衰转化的历史教训,学习唐诗的精妙艺术。
他自小喜欢旧体诗,不断从旧体诗中体悟艺术的真谛。从高中起便学写旧体诗,几十年来,写了很多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旧体,一直深蒜不露地存着,在朋友们的多次催劝之下,他精选出部分诗作,结集为《心印屐痕》也将在近期付印。
(董颖夫、王峰辑)
第二项座谈会发言:
王 峰、张礼、李希仲、陆程久、张军峰、张 立、王作兆、王百忍、成德奇、刘省平、王 炜、魏鸿源、王卫东、陈屯良、湛社琴等12人。
默默奉献的学者李顺年
——在李顺年老师诗文著作推介会上的发言
王 峰
……
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如何解读唐代的历史,尤其是唐代长安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传承唐诗的顶峰艺术,长安学者李顺年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唐诗咏长安》和近日出版的《唐诗话长安1一3卷》为我们学习唐诗,深刻了解唐都长安,了解唐代历史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读本。
在《唐诗咏长安》中,作者收录了唐太宗,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王维。贾岛等近120名作者,近400首诗歌。在三卷本《唐诗话长安》中,收录了近 名作者 首唐诗记述唐代长安,展现唐代长安,评价唐代长安。赞颂唐代长安的古典诗歌。
作者以渊博的学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这些古典诗词进行了精准到位的注释和题解,剖析了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深刻厚重的思想意境、深邃宽广的积极寓义、高超精妙的写作艺术。解读了这些诗中,记述整个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各个方面。上至朝廷皇帝、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对古都长安大好河山、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大唐长安雄风的赞颂。同时,也是对唐朝庭任用奸侫,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官场险诈,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的抗争和忧愤的揭露,对人间的真挚友谊、男女纯洁和忠贞爱情的褒扬和赞美。
尤其是他以自己高深的学问,对这些诗作进行了精准到位的散译,使这些难懂的古典诗词成为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现代美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些诗歌的要义,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领会这些诗词的思想意义,掌握这些诗歌艺术的精妙,从而更好掌握了解大唐兴盛和衰落历史的金钥匙。
李顺年老师大学毕业后从教,后又在我县组织部从政,后又返校从教,任长安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在从政中,他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在任教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当好园丁,默默奉献。据我所知,他在任教期间,以自已独到的渊博知识和专长,为长安二中和兴国中学师生编著了几十本语文辅导学习读本,仅我收藏的就有多期校本補导教材读物《樊川》《德言思行》《汉字的风韵》《诗书润心》《诗情画意说长安《兴国教育》《国学撷英》提升了语文教师、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长安二中和兴国中学的升学率,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了千百个有用的栋梁之才。这次又为社会默默奉献三卷本《唐诗话长安》及《读书笔记》。
李顺年老师不但对古典诗歌,古典文学有着精道的研究,而且学以致用,写出很多精湛的现代诗歌和精美散文。在我几十年来主编的《长安报》文艺副刊,政协文史资料《长安百村》《老长安》,文学刊物《秦岭特刊》等向他约稿时,他都拿出了思想深刻厚重、艺术质量上乘的好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称颂,从而也提升了刊物和资料丛书的知名度。
李顺年老师是一个为人处事十分低调的人。几十年来,他为人谦虚坦蕩、处事谨慎敬业。他以不断钻研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长安屈指可数的学者之一,但他几十年来从不张扬,从不愿宣传自己,更不愿炒作自己,就连这次的推介会也是在我和董颖夫先生的说服下才搞的。他在学术和创作上从不自满,从不懈怠,不断默默地钻研,默默地创作,默默地奉献青年学子,默默地奉献社会。李顺年老师和我是同龄人,都是年过古稀而奔八的人了,他是我亦师亦友的至交。更是我终生敬佩学习的楷模。
感谢李顺年老师的默默奉献!感谢李老师让我们对唐诗里的长安有了典范的识读本。
谢谢大家的到会和分享!相信我们在座的文朋诗友也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写出长安的崭新历史,唱出长安更加嘹亮的新歌!
顽强的毅力、扎实的学问、丰硕的成果
——读李顺拿老师著作有感
张礼
李老师的大作出版后,作为同行我捷足先登,先睹为快.若问我读后的感想如何,我可以用这八个字回答,令人震撼,令人佩服!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想李老师三部著作有多少字? 173万字,内舍1719首古诗今译, 这么大的工作量,就象摆在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让人望而生畏,咱们平常写一篇千字散文或作一首小诗,往之是苦畏冥想,折腾半天,还拿不出手,而李老师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这长篇巨著,而且笔下生花,篇篇都是精品,真是难能可贵,令人震撼,令人佩服!
李老师的三部著作各有特点。
第一部《诗书润心》它的特点是诗歌与书法相结合,它把甲骨文、金文、篆文及隶.楷,行,草等 瑰丽多彩的书法作品与琳琅满目唐诗宗词熔为一炉,再配上精美的插图,让读者既能欣赏到诗歌音韵、情感、意境之美,又能感受到书法所特有的力的奋发,气的贯注,势的扬厉之美。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诗词.书法相结合的艺术,滋润读者的心灵,陶冶读者的情操,彰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读者的爱国情.自豪感。
第二部《历史的天空》更是别具一格,它的特点是诗歌与历史相结合.也许我阅读范围有限,还没见过谁专门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诗歌汇编成册,而李老师钩沉索院,独树一帜,他汇集了从唐朝到当代有关历史的诗歌200首,每首诗既有时代背景介绍,又有简明注解,还有现代汉语翻译,读这本书既可以丰富读者的历史知识,又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第三部《唐诗话长安》共三编,一百三十三万九千字,选诗1487首,比2000年版《长安地名志》所选的《历代诗人咏长安》108首多了10倍多。李老师把唐诗中有关长安的诗篇全部收入囊中,诸如终南叠翠,昆明池水、樊川揽胜.乐游原怀古,帝都盛景,皇家瑞气,科场仕途,世态沧桑,怨妇农夫,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市民生活等应有尽有,全方位地展示了唐代长安城的盛况. 这1487首话长安的诗是从哪里来的.我想可能是从《全唐诗》中选的吧.全唐诗有四万两千八百六十二首,李老师真沙里淘金,精挑细选,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哪能完成如此浩繁的工作。
古诗今译对每个语文教师都是难题,而李老师能够严格遵循” 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他把1719首古体诗或翻译成现代诗. 或翻译成精美的小散文,每篇都能做到字字准确,语气得当,通顺规范,明白流畅;生动优美,文采斐然,韵味十足,非常忠于原著,如果没有扎实的学问,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得心应手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的。
三十多年前,我有幸和李顺年老师同日参加了职称评定论文答辩会,三十多年后,他已成了专家学者,而我仍然是站在他面前小学生,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老凭借顽强的毅力,扎实的学问,结下了这丰硕的果实,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柳研会的光荣。柳研会一贯支持和鼓励成员的创作.每遇佳作常常开会研讨,以便大家共同提高!
祝柳研会越办越好,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2023.11.19
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发言:
我看过李顺年老师的这几本书,很是敬佩李老师这些年在教学之余还致力于辅助教材的研究,为学生辅敎做出了贡献。
我看过这些书有几点感受。
一,系统收录了写大长安的古诗词
写古长安的诗歌很多,搜集整理很不容易,这是费心力的一件事
二,系统整理了写长安的古唐诗
给写小长安的唐诗系统归类,这让长安人读自己土地上的诗歌有一种自豪感。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道书生,山川河流城堡池沼,园林别业,寺观名胜都有古人的遗迹。
唐诗三万里热播以来,先是民间刮起一股唐诗热,大雁塔广场的对诗热,随处可见的唐仕女徜徉在古城,这些让政府也考量这一命题,最近要把西安变为唐诗故里在做各项努力,长安是这些唐诗重要的发生地,这本《唐诗话长安》便于大家了解理解这一区域的唐诗描述的景象,适应了这一时势,值得一读。
三,既是教材又是公共读物
既是学生读物又是家长读物,也是社会读物。
四,这些书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对研究长安的人有便捷工具的作用,也帮助指导对诗词的理解。
五,直译的精准,散译的文学性很
高。
六,《历史的天空》从唐到近现代的咏史诗,让时空穿梭,感叹物是人非。遗憾陈子昂的《念幽州台歌》,杜牧的《阿房宫赋》没有收录是个遗憾。这是典型的咏史诗。
七,读书笔谈里的爷爷对孙子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做一个读书人。对所有小学生来说都有启示,有冰心的寄小读者的那种感觉,殷殷之情,流于纸上。
总的来说,这些书具有欣赏阅读价值。更加便于理解时代背景和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遗憾,这些书没有正式出版,如果能出版传播得更加广阔深远。
在这一领域,李老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他这些年的辛勤耕耘表示钦佩,对他的成绩表示祝贺。
李顺年先生致答谢词,手书7页文稿,字迹规范工整。
整个推介赏析座谈会气氛活跃,既有长安作家专业系统的学术赏析,也有原长安区文化局局长陆程久,退休高级语文教师陈屯良风趣幽默的点评,还有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正学的书法作品赠送。
李顺年先生部分诗文著作名录
唐诗话长安(一、二、三卷)
历史的天空
诗书润心
书香伊人
杜诗百首品读
走进大自然
读书笔谈
唐诗咏长安
内容:四本张培忠